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領航之聲】輔導員劉思蔓:在民族記憶中積累情感,在藝術道路上揮灑情懷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0-12-19 13:45:15 浏覽次數: 【字體:

d3f434479c954737bcc92876e9c8e919.png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唱響主旋律,建強主陣地,打好主動仗,進一步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性、思想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豐富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打造好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不斷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提高輔導員思想引領能力和育人工作水平,推動輔導員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學校決定開展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匠心琢玉”輔導員講壇和“領航之聲”輔導員微課。

    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出了規劃和設計,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一個真正的文化大國與強國,一定是在思想理念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青年是思想最為活躍、文化創造力最為充沛的群體,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十四五”時期應進一步增強青年思想引領,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本期“領航之聲”,我院輔導員劉思蔓為大家帶來微課《在民族記憶中積累情感,在藝術道路上揮灑情懷》。

主講人

48967fee514a44c285806768cc04b498.jpg

7d34be7e9f934f88bab1720a0d1737ee.jpg

24b7e15cf64e4f9a81dc5ff22a7842fc.jpg

84bdab65626d4779906cf171708f6a16.jpg

3c2802727d874ce881f66b6a3a53a0be.jpg

89b2517126dd4f1fae8081ee2c00d58c.png

    劉思蔓,水族,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輔導員,畢業于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音樂與舞蹈學專業民歌傳承研究方向,師從劉玲玲教授。參與區級課題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民俗與藝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2015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壯族民歌藝術人才培養》,2018年完成碩士研究生畢業課題《都柳江流域水族民歌研究——以貴州荔波、廣西融水、宜州為例》。曾受邀參演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大聯歡、2018年少數民族迎春聯歡晚會、2017年“春雨工程”廣西文化志願者走進呼倫貝爾、呼和浩特文藝演出、廣西“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民歌彙演等區内外文藝活動;2020年5月參與廣西衛視《民族文化》欄目“探尋水族印記”節目錄制。

領航之聲

    親愛的同學們好,我是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的輔導員劉思蔓。本期領航之聲,我要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在民族記憶中積累情感,在藝術道路上揮灑情懷。

    當我準備這篇微課時,本是充斥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雲雲詞彙的腦海被蓦然浮現于眼前這個民族五千年的變遷而占據,我想起當下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看見夏商周年世間的紛亂;我想起清末中國的水深火熱,也看見春秋戰國的亂世紛争;我想起百年前這片土地經曆的大小劫難,也看見盛唐時飄揚在大漠綠洲與天山雪嶺之上的旌旗。這段曆史有“溫檸敦厚,詩教也”的《詩經》帶來的文化積澱,有諸子百家争芳鬥豔留下的思想瑰寶,有“無求生以害仁”的愛國使者蘇武與永不沉沒的海上豐碑鄧世昌展現的浩然正氣,更有時至今日我們所看到的那一個個面對抗疫救災、勇于奉獻的逆行身影。

    魯迅先生曾說:”唯有民族是值得寶貴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我們的民族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産,蘊含了豐富的思想精華,我們的祖祖輩輩用智慧與勤勞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承傳了千年薪火。縱覽曆史長河,它像一支生生不息的火炬,指引着中華兒女向前,如此這般泱泱大國,何以不興?如此這般興盛下的我們,何以不前?

    我們作為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的學子,作為新時代下的青年,當曆史的方向交由我們掌握,我們應當思考如何運用自己所學更好的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當各式民族服飾躍然于眼前,你一定會謂之華美,會為之折服,它們豐富多彩,展現着中華民族的多樣與包容,而曆史的痕迹,也悄悄在這上面留下來過的身影,他們不僅能裹身,更是一種寄托人們思想的載體、審美、曆史、人文,仿佛在向你訴說着千百年來的經曆,或風雨飄搖,或璀璨光明。

    當你聆聽一段民間山歌、曆史歌曲,或嘹亮高昂,或婉轉悠揚,或氣勢恢宏,你會不會感受到它在向你傳達民族的記憶、曆史的聲音?你聽見生活困苦的祖輩們用口傳心授的旋律撐起的精神世界了嗎?你看到這百年來黃河兒女展現出來的一個個英雄形象了嗎?

    當你歡慶西方節日,任由資本讓自己變得随波逐流,你會不會想起哪些屬于我們,千百年來用以寄托思念的傳統節日?你可曾想到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開始的演變到除舊布新、驅邪攘災、納福祈年,凝聚着中華傳統文化精華與中華兒女的美好寄托?時代變遷,文化交融,也許你未曾關注鄉土人文,無從追溯它的起源,無法重拾這段民族記憶;也許你不曾見過鮮血,你無從體會抗争,你無法深刻的理解何為情懷,但你一定知道這個民族的強大,你一定聽過中華曆史卷帙浩繁,文化燦爛,也一定懂得什麼叫中國力量。

    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一個真正的文化大國與強國,一定是在思想理念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青年是思想最為活躍、文化創造力最為充沛的群體,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十四五”時期應進一步增強青年思想引領,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泱泱中華,萬古江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曆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體認中華民族,究竟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而今天的我們又究竟該為後世子孫留下些什麼。”作為藝術生,我們應該尊重文化大背景下的局部差異,體會“和而不同”,堅定文化自信,有意識的進行梳理與維護發展成果。唱一首家鄉的民歌,開展一次采風實踐,進行一項傳統文化創新研究......去關注傳統文化,在田野中感受人文,将專業實踐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積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願你們都能成為在民族記憶中積累情感,在藝術道路上揮灑情懷的新時代藝術青年。






審核:黃廣鳳
文字:劉思蔓、宋仡
圖片:廣西衛視《民族文化》
音頻:劉思蔓、朱奕旭
封面/編輯:劉思蔓
文案: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蒲公英”記者團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