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學術活動】走入永恒--青年鋼琴家陳韻劼斯科裡亞賓鋼琴奏鳴曲(全集)音樂會成功舉行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1-03-12 22:12:33 浏覽次數: 【字體:

 

    3月10日晚,著名青年鋼琴家陳韻劼鋼琴獨奏音樂會在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南湖校區音樂廳隆重上演。
    陳韻劼是國内優秀的青年鋼琴家,先後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美國曼哈頓、茱莉亞與克利夫蘭等世界音樂名校,并在久負盛名的法國瑪格麗特·隆、美國吉納·巴考爾、韓國尹伊桑等比賽中獲得大獎,目前任教于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

 

音樂會現場

    前蘇聯作曲家亞曆山大·斯科裡亞賓(1872-1915)一共作有十首鋼琴奏鳴曲,十首奏鳴曲的音樂風格略帶冷峻詭異特性的風格,貫穿作曲家整個音樂創作生涯。這十首奏鳴曲的音樂風格從一開始肖邦李斯特式的浪漫和寬廣,到作曲家晚年因沉迷于尼采的超人哲學所追求的神秘主義,完整地呈現了作曲家建立自己獨有音樂風格體系的整個過程。作為國内第一位公開首演斯科裡亞賓全部十首鋼琴奏鳴曲的鋼琴家,陳韻劼向在場的聽衆們展示了他對這套作品最深層次的理解。首先從曲目順序的安排上,他并沒有按照作品創作的先後順序,而是從斯克裡亞賓最早創作的第一鋼琴奏鳴曲(作品第6号,創作于1892年)開始。在這首最早創作的奏鳴曲中,作曲家還秉持了古典音樂的和聲功能性,和聲雖然有别于聽衆們熟悉的古典音響,偶爾透出的少許光怪陸離的和聲效果都在聽衆的認知範圍之内,陳韻劼通過精緻細微地處理,将複雜的聲部線條勾勒得非常清楚,音樂兼備了張力和彈性,松弛有度地将作曲家早期的音樂風格恰到好處的表現了出來。


青年鋼琴家陳韻劼傾情演奏

    接下來,陳韻劼不間斷地演奏了著名的第八(作品66号,創作于1912-13年)和第七(“白彌撒”,作品64号,創作于1911-12年)兩首奏鳴曲。這兩首晚期著名的作品展現了作曲家對傳統古典音樂的離經叛道,幾乎完全擯棄了傳統和聲音響效果,不斷嘗試新的聲音和音型組合,尤其是對無調性的探索達到了極緻。聽衆們雖然不能完全欣賞這種“怪異”的聲音,但在陳韻劼的完美把控下,全場聽衆屏息聽完後也不禁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音樂會後,陳韻劼也感歎在場聽衆們的素質之高着實出乎他的意外)。接着陳韻劼又為大家演奏了輕松一些的第二鋼琴奏鳴曲(作品19号,創作于1892-97年)和第九首(“黑彌撒”,作品68号,創作于1911-13年)。第二首是大家所熟知的,陳韻劼展現出了他作為一名出色的鋼琴家對于鋼琴音色和音樂情緒的完美掌控,演奏時的節奏自由又不拖沓,音色豐富但層次清晰(值得一提的是,我院的斯坦威鋼琴經過技師金傑老師的大修及整音,如鳳凰涅磐一般展現出了一台斯坦威音樂會三角琴應有的音色和觸感,在此感謝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對于音樂專業的大力支持)。上半場的最後一首“黑彌撒”兼顧了作曲家早期純粹的浪漫風格和晚期的神秘主義嘗試,音樂素材豐富多彩。
    經過沒有休息的“中場休息”,陳韻劼在“下半場”一口氣演奏了第三奏鳴曲(“心理狀态”,作品23号,創作于1897-98年)、第六奏鳴曲(作品62号,創作于1911年)、第四奏鳴曲(作品30号,創作于1903年)、神秘主義和無調性的代表作第五奏鳴曲(作品53号,創作于1907年)和第十奏鳴曲(作品70号,創作于1913年)。馬拉松式的音樂會除了讓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大飽耳福,也展現出了陳韻劼的演繹是當代比較少有的在不給人強烈疏離感的前提下還保持了斯科裡亞賓獨特的音樂質感的鋼琴家。

現場觀衆認真聆聽

    整場音樂會曆時近兩個半小時,在場的聽衆們可能對斯科裡亞賓那些晦澀的音樂語言不能完全接受,但陳韻劼的演奏還是向大家展現出了他本人對于斯科裡亞賓鋼琴作品内在細緻入微的鑽研,無論從技術上、音樂處理、踏闆的運用、手指的控制等等多個方面來評價,這都是一場完美的音樂會,也讓到場的聽衆們刷新了對斯科裡亞賓鋼琴音樂的認知。音樂會後的掌聲雷動和聽衆們瘋狂追星般的上台合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開學伊始的這一場音樂會為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本學期的學術活動拉開了序幕,接下來的學術活動必定更加精彩紛呈并值得期待!

合影留念




    審核:趙宇

    文字:趙宇

    圖片:張健、王一卿

    編輯:顧興騰

    文案: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蒲公英”記者團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