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教小帖士】恪守憲法準則,賦能國家治理——共迎國家憲法日
國家憲法日
弘揚憲法精神 維護國家象征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
2024年全國憲法宣傳周自12月1日開始至12月7日結束,主題為“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全國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牽頭舉辦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有關活動;中央依法治國辦、司法部、全國普法辦等聯合開展“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4年度法治人物”宣傳活動;中央網信辦集中開展“尊憲崇法”網絡法治宣傳及優秀案例推選活動等。
什麼是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适用于國家全體公民。它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産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确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
國家憲法日的由來
設立背景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将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
開展國家憲法日對民衆的意義
1.增強憲法意識
通過參與國家憲法日的各類活動,民衆能夠深入學習憲法知識,了解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而增強自身的憲法意識,明白憲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進而在心中樹立起對憲法的敬畏之情。
2.保障公民權利
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明确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憲法日的開展,使民衆更加清晰地知曉自己所享有的權利,如平等權、人身自由權、受教育權等,當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依據憲法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在國家憲法日的宣傳教育中,民衆可以了解到憲法對于維護社會秩序、協調利益關系的重要性,進而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4.推動法治社會建設
國家憲法日的開展有助于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使民衆逐漸養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習慣,積極參與到法治社會的建設中來,為全面依法治國奠定堅實的群衆基礎。
5.凝聚社會共識
憲法是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紐帶,通過開展國家憲法日活動,能夠使民衆在憲法的框架内,更好地理解和認同國家的發展目标、社會的價值取向,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社會成員之間的團結和協作,共同推動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圖文來源:網絡
編輯:曾雅菲
一審一校:趙海生
二審二校:黃靖婷
三審三校:黃廣鳳